首頁 » 藍天畫廊-資深藝術家-潘朝森

藍天畫廊-資深藝術家-潘朝森

藍天畫廊-資深藝術家<<


姓名: 潘朝森 PAN, CHAUR-SEN
出生: 1938-
性別:
國籍: 台灣 新竹
學歷: 省立台北師範藝術科

展覽紀錄:

【個展】
1969 聚寶盆畫廊個展
1972 糖塔畫廊個展
1974 國立歷史博物館個展
1976 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個展,紐約文化中心個展
1978 太極畫廊個展
1979 羅福畫廊個展
1980 台北來來藝廊個展
1983 台中文化中心個展
1984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個展
         台北今藝畫廊個展
1985 台北市南畫廊個展,台北翠華堂藝術中心個展
1986 台北蘇河藝術中心個展
1990 台北市東之畫廊個展
1992 台北市高格畫廊個展
1993 帝門藝術中心個展
1996 台北新屋藝術中心「愛與美」個展
1997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回鄉與回顧」個展
         台中首都藝術中心個展
1999 台北東之畫廊,台中首都藝術中心舉辦「六十回顧」展
         國立中央大學新作展
2007 愛與美七十回顧展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
         新竹縣文化局邀請展
2009 「女體之春」黎畫廊個展
2011 「那些年,那些女孩」黎畫廊個展
2014 「樹上的女孩」黎畫廊個展
 
【聯展】
1969 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
1970 中日美術交換展
1971 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
1972 法國坎城國際展「思」
1972 日本第八屆中日交換展,韓國亞太藝術展    
1973 中南美展,我國當代名家展
1978 中韓、中日交換展
1979 訪美畫家聯展
1982 文建會地方美展策劃,台南千人展
1983 中日韓交流展,台北市美術館開館聯展
1984 高雄市文化中心油畫大展
1985 中日韓交流展
1986 中韓交流展
1987 北市美術館「印象台北」聯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現代繪畫新貌展
1988 國立歷史博物館當代人物藝術展
         台灣省立美術館開幕展
1989 台灣省立美術館收藏「念故鄉」
         國立歷史博物館頭寮寫生展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邀請展
1991 法國秋季沙龍邀請參展
         法國秋季沙龍參展
1994 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聯展並典藏
1998 教育部全國美展邀請
2002 「師生三代情」聯展於東之畫廊
2003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首屆傑出客籍美術家邀請展
2004 前衛六十年代台灣美術發展邀請展
2005 北師藝蕾百年風華邀請展
2006 和美展邀請參展
得獎紀錄:
1955 全省學生美展第一名
1963 中部美展特選第二名
1964 中部美展第一名
1965 台陽美展首獎「台陽獎」
1966 台陽美展「佳作獎」
1967 台陽美展「台陽礦業獎」
1968 台陽美展首獎及省展第三名
1969 省展第三名
         台北市美展佳作獎
1970 省教員美展第一名
         省展第三名
         台陽美展「教育會獎」
         台北市美展第三名
1971 北市美展佳作
         省教員展優選獎
1972 法國坎城國際展「思」   榮獲「國家榮譽獎」
1972 台陽「國華獎」台北市展佳作
1973 台陽美展首獎「台陽獎」
1975 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
1992 法國貝茲耶國際沙龍藝術成就獎章

典藏紀錄:

1971 巴西聖保羅雙年國際展,作品「春之默」被收藏
1972 赴韓參加亞太藝術展,作品被韓國大使館收藏
1974 國立歷史博物館個展,作品「思」被收藏
1989 台灣省立美術館,作品「念故鄉」收藏

著作:

1977 出版《遊蹤美育》              
1996 出版《錯誤的美感》
1999 出版《潘朝森油畫集》
2002 出版《師情畫義》
2007 出版《潘朝森畫集 愛與美七十回顧》
2009 出版《月下 潘朝森作品集》

創作自述:

當兵退伍回來,可以說是人生的奮鬥才開始,嚴格講起來退伍後才真正踏入社會,奔向未可知的世界。回到學校復職,教的還是兒童美術,命運的安排已無法閃躲,我開始認命,不管外界觀感,我非常認真研習兒童心理,進入他們的世界。而美術對學生來說也是很喜歡的課,雖然待遇微薄,校園生活十分順利,記得白天除上課外,幾乎排滿檔,畫畫的事只有靠晚上。
 
由於參加國內大展,常常畫到天亮,畫到畫刀斷掉,記得在板橋後埔田中有一古厝,以二百五十元租得一間,除了床外就是一個電鍋,還有一個可以推來推去的大畫架,生活清苦得像難民。有次家兄來訪,看到此景竟掉下淚來,他說平時只知你努力工作,沒想到生活如此不堪,後來以三百元租街上三樓,房間隔成三間,廚房衛浴共用。有次為了參加省展,利用周日在房裡作畫,一下子畫筆一下子畫刀,聲音吵到隔壁間的少婦在聽收音機,直到天黑沒有光線了,我停止作畫,躺在地板上,由於作畫的聲音驟停,隔壁少婦,以為我掛了,怎麼突然靜得出奇,我聽到慌恐的聲音:潘老師,你還好嗎?我知道嚇到她了,疲憊地說還有呼吸,記得她還送了一碗綠豆湯救急,環境的不堪,並沒有冷卻我的鬥志。
 
此時只有向前進,沒有退路的情況下,什麼都不怕,勇敢向前走,把所能參加的展都參加了,當時朋友說:那裡有展覽那裡就有我的畫,不知是讚佩或挖苦。退伍回來對馬祖的漁人世界,還有石頭砌成的漁村,最重要的那個憂鬱的藍成為我作畫特有元素。得獎時代來臨,這是我創作生涯的開端,我自豪地說我是打過仗的軍官,其實那個時代只有靠團體展,要參展就像參戰一樣,在畫室作畫可以說是絕對的主觀,但也要出來挑戰絕對的客觀,否則很難有永續發展的動力,因為要參展,多少會被屬性影響。由於在畫壇升起,有點能見度,亦是青壯之年,適時加入「世紀畫會」,也不像參展只能一兩張,世紀美展會員出品多達五六張,創作旺盛的我,開始漫無限制的創作發表,雖然世紀畫會維持不久,對我來說是重要旅程碑,實驗性的藝術作品有個園地可以發表。
 
青壯時期,活動多,畫友互動頻繁,志趣相投,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由於時間的流逝,就像媳婦熬成婆一樣,以前被人審查,現在評審人家,我覺得時代給我的機運不錯。我想更上一層樓,利用參展國外或盡量找機會出國參觀美術館。從一九七二年出訪日本開始,常常出國求新知,看遍歐美的美術館,成為生活的全部,我的時間不是在畫畫就是出國參訪找靈感,青壯時代的努力是白天為五斗米折腰,晚間為理想打拚,中間愛護我的長輩及幫助我的朋友,他們的關愛與溫馨歷歷如昨。
 
服務到二十五年自願退休,我立刻提出申請,心想忙碌半輩子,非常嚮往專業畫家的生活,低微的物質生活對我不會造成影響,總是想圓專職創作的夢,結果退出職場很快就調適成一人蹲工作室的日子。由於在台北東之畫廊開個展,也改寫了我的人生際遇,還沒展出前十分擔心,一向卑微貧困的我,不敢大意向劉煥獻兄詢問,萬一全部槓龜怎麼辦?他說如果真的如此,就扣一些畫來抵,心想全部給你也不要緊,反正畫畫這條路都是用我自己的薪水來支應,從來不敢奢想畫作可以換錢。展畢出乎意外的好,從此我南北征戰,好幾次在會場碰到年約半百的婦人買我小品,並說高中時代就喜歡我的畫,她家的男孩都讀大學美術系四年級了,這時我才略嚐苦盡甘來的滋味。記得以前要用畫布有一張沒一張,要用顏料像買血一樣,現在畫布顏料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該謝幕的時候了,例如我年屆六十毅然決然退出台陽展,油畫學會等,我的意思是該換人進來座座的時候,大家對我都那麼好,絕不是任何人為的原因,這是我個人的看法,無須任何人的認同。
 
創作生涯前段是晚上作畫,後段白天作畫,生活規律,像極了繪畫公務員,雖然不用打卡,我每天準時到工作室作畫。沒想到歲月不饒人,很快到了古稀之年,應該是自由自在的時候,不再有任何的牽絆,在體力的可能範圍內繼續畫自己的畫。
 
回憶發現自己平凡又低調的一生,有些是時代的因素有些是個性的因素,大部份也可以說受恩師影響,總之能畫上大半輩子是我的福份,師長的栽培,同道的相助,家人的寬容是我感到最榮耀最幸福。我只有用鍥而不捨,勤能補拙來答謝您們對我的愛!感謝所有愛護和關照我的人!
論潘朝森:
潘朝森的藝術魅力                              
 
前輩畫家潘朝森1938年出生於苗栗市,因父親在林務局內灣工作站從事造林工作,三歲時搬遷到新竹縣尖石鄉,在此度過物質條件極差的童年生活。個性內向的少年從小迷上蠟筆塗鴉,是小學的繪畫高手,畢業前夕校長甚至約家長到校叮囑要培養孩子往美術方面發展。考進新竹芎林初中之後,潘朝森遇上了他的藝術恩師蕭如松先生,短短三年耳濡目染的藝術學徒生涯,堅定了潘朝森一生以藝術築夢的意志。
 
潘朝森的靜物與風景畫看得到恩師蕭如松清澈寧靜的身影,「望海之窗」就呈現出心靈靜謐安詳的時刻,「夢幻湖邊」、「秋之詩」將風景抽象化的傾向也得自蕭如松的傳承。潘朝森源自鄉村的樸質性格呈現於「小鎮」、「賣魚女」這類作品,賣魚女安靜地坐在推車旁重現台灣過往的鄉鎮風光。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潘朝森風格畫,是以都會女人為主體蘊蓄情愛內涵的作品,諸如「粉紅之家」、「椅子與日曆-愛情紀念日」等皆是。這些畫作隱喻性強烈甚至帶有文學性意圖,猶如以繪畫語言書寫的既狂放又曖昧的生活斷章,引人遐思。「「椅子與日曆-愛情紀念日」以拼貼手法購成,畫中張貼的年曆構成繪畫性的日記體,某些日子被標記為blue day、never或remind,畫面邊緣書寫love in Taiwan,日曆上方隱藏著局部覆蓋的幾行私語,勾引人墜入作者編織的文學想像天地。撕裂的蘋果圖像與羞澀女體成為「愛情紀念日」的象徵,缺席的男人則以空椅子替代。
 
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潘朝森之間,貫串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繪畫性的憂鬱藍調,邃深的藍、迷濛的藍、靜謐的藍。「輕暮」這件作品漫盪著粉紅與紫藍交纏不清的心理氛圍,若即若離的不確定情感使現實蒙上一層迷霧,反映畫中女性謎般的心思。正是這種超乎視覺性的身體情感打造出來的心理空間,表現出潘朝森的藝術魅力。「月下」繪於1970年,是潘朝森難得一見的早期精品,一男一女並肩而立,像似對愛情做永恆的祝禱,1975年的「夜裡的女郎」手拈紅玫瑰的女體裸裎於流星雨之下,魅惑之神秘令人難懷。「青衣」則是潘朝森晚年名作,穿著緊身上衣與長襪的半裸女子更顯性感。
 
潘朝森畫面上的女人,臉孔只畫一雙緊閉的眉眼與鼻樑,這符號化的女人被消解了個性,以恆常的沉默呈現日常生活中壓抑的欲望。潘朝森的人物畫,身體姿態最顯著的特徵是兩手交叉或環抱在身前,給人自我拘囚的孤單印象。「紅窗前的少女」傳達出私密的女性房間氣息,似與窗外高速流動的都會景觀無涉,以奇艷色調繪制的「三個女郎」傳達出都會女性游離曖昧的心思。
 
仔細觀察潘朝森繪畫空間裡的景觀,大多是心理投射場景,蘋果、花瓶、鳥與鳥籠、貓與咖啡杯,都似閣樓裡的擺設,甚至帶有象徵意涵。裸女蜜桃>表現出對人類愛欲的永恆渴望,藝術家激情洋溢的心仍在秘密歌吟,渴盼人性的春天降臨……(文/黃粱)

潘朝森作品集(請點選小圖進入觀看作品資訊及大圖)


聲 明 事 項
1 以上文字資料、作品圖檔皆為藝術家提供;本公司已盡查證責任,如有不實,將盡力協調解決。
2 本網站上的作品為藝術家所提供,作品圖片僅提供參考,因個人電腦、手機螢幕解析度不同,畫作實品與圖片的顏色或有落差。
3 未經本公司同意,任何人不得逕自使用、修改、重製、公開播送、改作、散布、發行、公開發表、進行還原工程、解編等。
4
上述資料如有未盡事宜,將隨時修訂補充並公開。